魔都略记

前段时间第一次去了上海,足迹终于遍及了帝、魔、妖三都。魔都留给我的印象还挺好,至少对于短期停留而言是个不错的地方。

Shanghai © ALEEXX.DR

刚到魔都的时候,我跟青年艺术家 C 君都很缺乏人品,于是决定去静安寺拜一拜。静安寺比我去过的大多数寺庙要现代,也比我去过的大多数寺庙要古朴。进门收 30 元香花券,后来经魔都人民指点才知道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是不收的。前段时间蒋孝严说,「寺庙等历史景点是老祖先留下来的,不应该收高费用。」在学校论坛上看见有人争辩说,「大陆民众普遍公民素质缺乏,不收门票,对景观的践踏和破坏会更严重。」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缺乏素质根本不构成收门票的理由,买了门票的游客为了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只会变本加厉的践踏和破坏,这一点在世博会能够得到验证。与收取高额门票相比,限制单位时间的参观人数、现场排队、事先预约等方法虽然有一些不公平的因素存在,但也似乎是更好的选择,而这一点在世博会却没能得到验证。

世博会是这次行程中比较让人失望的部分。关于世博会里中国游客的种种奇怪而又不奇怪的行为,在南方周末的这篇报道里写的比较详细。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各个国家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差距很淋漓尽致地反映在各个场馆之间。

中国国家馆——每天前五分钟入园的游客才有机会拿到其预约券,我们转手卖给黄牛党,赚得 50 块钱——从外表上看高大、宏伟,每个人在它面前都能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这是百用不厌的宏大叙事的国家主义美学,其最大的好处在于无论在浦东园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以中国馆为参照物分清东南西北。而中国馆的内部,只是一部不知所云的媚俗粗劣的短片,一个即没有技术含量又没有艺术价值的清明上河图幻灯片,一个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美宝贝兵马俑,一台上世纪游乐场里常见的轨道游览车,没了。从中国馆出来,我们渺小而无力的心灵受到的沉重的打击。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馆的热情完全是因为限量派发预约券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而造成的。

广大亚非拉国家仿佛都没有摸清楚世博会的主旨,在他们的馆里除了土特产和陈旧的思想就几乎没有给人留下别的东西。

值得一看的是最佳城市实践区和欧洲片区。浦西的最佳城市实践区是这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精髓所在,欧洲片区许多不用排队的场馆,例如捷克、荷兰和斯洛文尼亚等等都是很有味道的。在丹麦馆和欧登塞案例馆,甚至还能骑自行车。在世博园最小的场馆,德中同行之家,可以参加亚琛工业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共同设计的互动造城游戏。